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11月23日-27日,“2023赤峰好物进北京”推介会活动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小米、荞麦、绿豆、西红柿等千余种赤峰优质特征产品,以及笤帚苗制造技艺、玉米皮粘贴画等非遗项目与北京市民碰头。
11月23日,“2023赤峰好物进北京”推介会活动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烹制好的甘旨羊肉、牛肉、鸡柳、黏玉米……来自草原的美食香气四溢,不少市民在活动现场购买产品,展厅内商户目不暇接,生意非常兴旺。展厅内小米、荞麦、绿豆、西红柿、中药材、鲜蛋、昭乌达肉牛肉羊、达里湖华子鱼、草原鸭等优质农畜产品包罗万象,让北京市民能够一站购齐赤峰好物。
11月23日,“2023赤峰好物进北京”推介会活动现场,展位上摆放着不少“赤峰好物”特征小吃。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除了美食,非遗项目——笤帚苗制造技艺和玉米皮粘贴画相同非常吸睛。“说起笤帚苗咱们或许会说,那不是扫地的嘛?其实,咱们的笤帚苗通过手编,已经成为精巧的工艺品。”义昌隆农产品加工厂负责人窦亚楠说,笤帚苗手编工艺品创新出150多个种类。在展会上,笤帚苗制造的锅刷、痒痒挠儿、经络锤、杯刷、车挂以及林林总总的床刷,价格从十多元到上百元不等,有的还编上“喜”“手中生金”等吉利话。别看这些物件取自普普通通的笤帚苗,可是通过巧手织造,它们摇身一变成为既可把玩又具有实用性的工艺品。窦亚楠说:“咱们的笤帚苗工艺品不只走进了北京,并且在东三省也非常热销,乃至还远销到了日本和韩国。”
活动现场展出的草原笤帚苗手编工艺品。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与笤帚苗手编技艺类似,非遗项目——玉米皮粘贴画也是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它选用天然材料玉米皮为主,调配桦树皮、茸毛、树枝、石子、五谷等制造而成。这些纯天然的原材料通过熨、烫、刻等多个工艺,终究呈现为以我国山水、花鸟为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赤峰市林西县妇联主席吴婧介绍说,当地从事玉米皮粘贴画的从业人员到达2000余人,“咱们期望将林西玉米皮粘贴画带到北京,带进北京的校园,让孩子们了解、感触这项非物质文明遗产。”
非遗项目——林西玉米皮粘贴画。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在当天的活动上,赤峰还向北京市民推介了银冬拍摄、冰雪文娱、温泉摄生、乡土年俗、城区博物馆、史前文明研学、辽文明研学、赤色精力筑梦、青年革新寻踪、赤色心境亲子十大精品旅游线。赤峰相关单位及北京市重点企业签定协作协议,包含签定收购金额达35.29亿元的47个农畜产品集采协议,赤峰部分旗、县、区同北京市企业签定26个农牧业出资协作项目协议,协议金额达128.24亿元。
活动现场,一名观众在试穿蒙古族服饰。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修改 陈静
校正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