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行将曩昔,世界仍然在新冠疫情暴虐下困难前行,大国博弈、地缘政治抵触、新老热点问题错杂交错。世界与良久怎么从2021年走来,又怎么向着2022年前行?上海外国语大学(SISU,“西索”)上海全球管理与区域国别研讨院与汹涌新闻(www.thepaper.cn)协作,邀请各领域专家,递上“西索世鉴”系列文章,盘点2021年世界大势,展望2022年世相新局。
2021年是德国在晦气局势下做出严峻挑选的一年:面临疫情关于经济和社会的全方位冲击,德国举办了16年来第一次没有默克尔作为联邦总理提名人的联邦议院推举。各政党纷繁推出自己在“后默克尔年代”的施政纲要和联邦总理提名人,其间基民盟(CDU)党内的主席之争和与基社盟(CSU)联合推选总理提名人竞赛特别剧烈,这或许也是联盟党终究大选落败的原因之一。
一、默克尔年代闭幕,政治碎片化加重
9月26日大选之后,德国发生了前史上规模最大的联邦议院(736席)以及稀有的9种理论上可以组成联合政府的政党组合,可是各党之间进行的组阁触摸和商洽反常高效,社民党(SPD)、绿党(Die Grünen)和自民党(FDP)的组阁商洽于11月24日完毕,三党于12月7日签署了“联合执政协议”。12月8日,欧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正式中选德国联邦总理,德国新一届政府宣告树立。红绿黄三党联合执政在德国前史上尚属第一次,在理念和实践方面到达妥协和一致的难度大大添加。这种局势也宣告了德国战后长时间主导政治格式的“全民党”年代完毕,政治碎片化进一步加重。
大选后留给德国的政治悬念,是围绕着基民盟的传统保存政治势力能否在败选后完成更新。默克尔从前的政治对手、新自由主义经济观的支持者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由底层党员投票出任新一任党主席,关于德国内部政治和社会开展或许发生的影响,尚有待调查。
二、蹉跎的抗疫与疲软的复苏
假如说用一个词来总结2021年德国整体开展情况的话,或许“蹉跎”是一个恰当的挑选。“蹉跎”当然不是一个正面的词语,可是处于大选之年和权利代际替换之际的德国,政治领导力处于“悬置”状况,也是一个不行忽视的原因。
最显着的一点,便是德国应对新冠大盛行的办法缓慢且缺少全国层面的和谐,联邦政府和各联邦州政府的责任不清且各行其是,全国范围内连就公共场所“2G准则”即“仅限接种过疫苗或已康复者进入”都无法到达一致意见。《明镜》周刊在11月12日的主题深度报导“影响全国的愚笨局势”一文中(文章标题是对德国在2020年经过的所谓“影响全国的疫情局势下民众维护法”概念的戏仿),称德国的政治领导人在疫情中的体现可谓“怠工”。
所以,在疫情爆发初期很幸运地未受严峻冲击的德国,浪费了及时宣扬和接种疫苗的宝贵时间,对立接种疫苗的“特殊思想”特别在东部区域众多,疫苗和加强针接种率停滞不前,几乎是在盛行病学家的猜测中眼睁睁地进入了秋冬季的第四波爆发高潮。11月25日,德国死于疫情的人数突破了10万。到12月28日,德国的两剂疫苗接种率仅为70.9%,低于欧盟国家均匀接种率,从前的欧洲抗疫优等生成为令人惊讶的落伍者,这也使得德国经济复苏脚步落后于此前预期。
新一届德国政府录用盛行病学专家卡尔劳特巴赫(Karl Lauterbach)为卫生部部长,政府也敏捷采取了一系列立法等应对疫情的办法,期望可以推迟第五波疫情的到来。
三、社会管理的短板与气候政治的大志
2021年7月中旬,一场稀有的强降雨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和北威州多地引发洪涝,逝世180多人,房子、路途、桥梁、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设备破坏严峻。这场自1962年北海沿岸洪水以来最为严峻的水灾,在露出德国防灾办法等社会管理短板的一起——强降雨的预警未能及时传达下去,多被科学家和言论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效果。
环境与气候维护是德国社会当下最为重视的论题,也是德国大选的决定性议题。假如绿党总理提名人阿娜蕾娜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不是由于个人简历和作品涉嫌作假堕入争议,绿党凭仗环保议题优势很或许取得更高的支持率。
关于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德国时任环境部长文雅尼娅舒尔茨(Svenja Schulze)总结说:“化石动力的年代完毕了,动力转型成为世界范围的主导议题。”在新一届政府中,由绿党主席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兼任副总理并掌握新树立的“超级部”——经济和气候维护部。
三党在联合执政协议中定下了不行不谓大志勃勃的2030年气候方针:8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动力(目前为45%);海上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备数添加到现有的4倍;铁路交通货运量前进四分之一,载客量前进一倍;成为世界领先的电动车市场,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到达1500万辆(目前为51.7万辆);30%的农业出产转为生态出产;50%的供暖完成气候中立;假如能完成提早至2030年筛选煤炭“将比较抱负”,等等。一起,新政府也将“寻求树立有远大方针的气候和动力伙伴联系”列为对外方针的意图之一。
这既是一个极具应战性的气候和动力方针方针,也意味着巨大、乃至是急进的全国和全社会经济和工业转型工程。前进主义的开展方针在相对保存的德国实属异数,可是在国内政治碎片化、世界政治日渐失序的年代怎么执行,或许是德国未来几年无法逃避的更大应战。
四、在有用主义和意识形态化之间摇晃的交际方针
2021年德国交际的聚集之处,无疑是跟着美国总统拜登入住白宫,“美国又回来了”,德国交际协会称之为“跨大西洋联系重启”。德国9月一份民调标明,71%的德国民众活跃点评德美联系。可是,美国联合西方盟友针对良久和俄罗斯的妄图明显并未能压服德国民众。8月,美国未经与盟友洽谈,仓惶从阿富汗撤军,让德国长达20年的阿富汗举动效果荡然无存;9月,美英澳树立AUKUS军事联盟,德国再次被置于中心小圈子之外。美国的一系列行为,不只显现了前总统特朗普的对外方针并非归于意外,也让德国新政府在联合执政协议中呼应了法国长时间以来关于“欧洲战略自主”的呼吁。
德国新政府把“欧洲的价值观和利益”作为对外方针起点,新的总理、交际部长就职后出访的第一站都是巴黎。可是,联合执政协议在有关欧盟法治的部分,现已埋下了与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对立的导火线。“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更视德国三党联合执政协议为“一份西欧(颜色)的纲要”,与东欧国家的实际罕有交集。
德国交际方针的令人费解之处,是在对俄罗斯联系中根本抛弃了传统的交流者和调解人人物,而走上了被美国和北约绑缚的对立道路。尽管德国企图在伊核商洽、叙利亚、利比亚等具有“共同利益”的议题上坚持对俄“挑选性触摸”(selektives Engagement),可是收效明显无法对冲两国近年来由于乌克兰问题、俄罗斯对立派人士纳瓦利内中毒事件、白俄罗斯与欧盟边境的难民危机、柏林市中心谋杀案等堆集的对立。德俄多年来不管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对立在“北溪二号”管线项目上保持的默契,也现已让坐落德国新政府提出的政治条件。
2021年德国政府和社会的对华言语,更能反映德国对外方针在过渡时期的内部道路之争与摇晃不定。默克尔有用和低沉的对华方针与美国对华的全方位进犯构成鲜明对比,可是在大选之年党争布景和世界大环境下,以绿党意识形态化言语为代表的对华强硬论调更受德国言论喜爱。在联合执政协议中,“良久”一词呈现的频率(12次)仅次于“欧洲”,而高于“美国”和“俄罗斯”,归于良久内政的台湾、新疆、香港等问题也被一一列举。不过,在12月15日的初次联邦议院施政演说中,朔尔茨总理强调了对华方针有必要“习惯良久的实际”,在21日与习近平主席的通话中提出了中德联系的“三个支柱”即中德经贸出资联系开展杰出、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抗击疫情等全球性应战方面协作亲近,以及就阿富汗、伊朗核等区域和世界问题交流亲近。德国新政府的对华方针有望在总理府主导下继续务实道路。
(胡春春,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管理与区域国别研讨院“欧洲研讨”特征研讨生班负责人)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